- [法訊] 2014年七月大法會 祈福息災地藏七 冥陽兩利普渡群蒙盂蘭盆
- [法訊] 千佛塔寺云門佛學院女眾部2014年招生簡章
- [法訊] 千佛塔寺興建佛學院綜合大樓緣起
- [法訊] 共赴華藏世界 進入最后七天倒計時 殊勝華嚴法會 快快同享富貴莊嚴海
- [法訊] 千佛塔寺閱藏堂周末閱藏報名通知
- [法訊] 清明節祭祖報恩地藏法會
- [法訊] 本寺方丈上明下慧尼和尚開講《六祖壇經》
- [法訊] 2015-3-26師父于法堂對大眾的開示
- [法訊] 廣東千佛塔寺云門佛學院女眾部 2016年招生簡章
- [法訊] 恭請海濤法師蒞臨千佛塔寺弘法
有感于傳統文化教育與和諧社會講座
2014-04-08 17:11:15 來源:梅州千佛塔寺 評論:0 點擊:
修己利他,奉獻社會
--- 有感于“傳統文化教育與和諧社會”講座
當前社會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關注傳統文化教育,并積極的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來辦講座,組織課程學習等,使社會上更多的人士認識到學習大乘佛法和傳統文化以凈化自心,修己利他是化解社會種種矛盾的根本。
“和”字,在新華字典中的解釋為“相安,協調”,和諧是指不同事物之間相同相成、相輔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補、共同發展的關系。其中包括人類自身各要素的和諧;包括個體與家庭、與社會的和諧,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和諧;以及人類和大自然之間的和諧。中國傳統文化教導我們以和為貴,凈空老法師講眾生都希望離苦得樂,那樂從何來?從佛教的角度說,樂從安定來,只有安定了才會有快樂。而安從平等來,平等無分別才會安定。平等又從和來,所以以和為貴。然而當今世界科技高速發展,人類物質需求急速膨脹,人們在為了所貪執的東西忙碌奔波的同時嚴重忽視了傳統文化中和的根本要求,當前社會處處講競爭,學生要爭第一名,要競爭上好學校;成人要競爭晉升,當上處長之后再爭局長,層層上升;民族之間要競爭,乃至宗教間也在競爭。老法師指出:競爭越演越烈,其升級就是斗爭,再演化就是戰爭?纯串斀裆鐣嬖诘姆N種不和諧的現象:貪污,腐敗,欺詐 ...... 無不是因為一個“爭”字而破壞了和諧,而爭得根本原因是人類對于自我的貪執。人類偉大的歷史學家湯恩比博士在《展望 21 世紀》一書中指出:“人類必將因為過度的自私和貪欲而迷失方向,科技手段將毀掉一切,加上道德衰敗和宗教信仰衰落,世界必將出現空前的危機!蓖瑫r湯恩比博士明確指出:拯救 21 世紀人類社會的,只有中國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所以 21 世紀是中國的世紀。
人類自身的沖突是首要問題,是其他一切沖突的根本原因。由于人的貪欲不斷增上,而現實又無法滿足自心各種各樣的欲望,于是失落,苦悶,自卑,空虛,嫉妒,抱怨等等煩惱接踵而來,甚至會造成嚴重的心理疾病,據調查數據顯示, 2013 年全國有一億多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蛘哂捎诂F實不如意便試圖逃避現實,終日沉迷于網絡,躲藏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企圖填補心中的空虛。 2014 年調查結果顯示,在校大學生已成為互聯網的主要使用大軍,網絡成癮成為影響眾多青年大學生身心健康、學習和生活的嚴重問題之一 . 此外還包括家庭沖突(子女與父母,兄弟之間,婆媳之間 ......) 、社會沖突、民族間的沖突和人類與自然的沖突。諸多不和諧的問題嚴重影響著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而解決的辦法,唯有學習大乘佛法中國的傳統文化。
首先要化解人類自身的沖突。貪執是眾生一切痛苦的來源,由貪執會引發嗔恨,嫉妒,傲慢等諸多煩惱,繼而造作種種罪惡,在今生和來生遭受無量無邊的痛苦。但處在輪回中的眾生被無明遮住了雙眼,不能了之這一點,才會如飛蛾撲火般為了虛幻不實的東西浪費寶貴的的生命。所以斷除貪執,放下自私自利是解決自身沖突的根本方法。只有大乘佛法和中國傳統文化才能正確的教導大家如何去做!兜赖陆洝分姓f:“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效;禍莫大于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人們追求物質就是認為物質是實有的,自己也是實有的,實際上世間萬物均是因緣和合而生,我們的身體也是地水火風四大元素與五蘊因緣聚合而成。而因緣在剎那剎那間變動,都不知道明天的我們還能否睜開雙眼,我們還在貪求什么?還在爭執什么?還在抱怨什么?我們極其珍愛的那個“我”在哪里?是誰在執著?我們想要的的東西真的那么重要嗎?沒有它生命就會終止嗎?不會,只要我們止息貪念,一切煩惱便不復存在。但這不容易做到,要反復的串習善法來改變我們的自相續。佛教教大家熄滅貪嗔癡,要大家了知真正讓我們痛苦不堪的不是不如意的外境,而是我們那顆無法止息貪嗔癡煩惱的心!度A嚴經》中說:“諸佛悉了知,一切唯心造!蔽ㄓ忻髁艘磺型饩扯际俏覀儾磺鍍舻男淖R變現的,是虛幻不實的,相信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的三世因果關系才會徹底斷除自心的煩惱。我們不能改變我們面對的是什么,但我們可以改變面對它的態度!拔沂菦]有比爾蓋茨的財富,但我可以因能吃飽一碗熱騰騰的面條兒而滿足開心;我是沒有很高的官位,但我仍可以關注世界受災的人民并為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是沒有奔馳寶馬,但我用兩個輪子的單車一樣可以跑得很快,還更低碳更環保 ...... ”別人有了自己沒有的東西,自己要為他們感到高興才對,要希望他們有更多的財富和快樂。無論別人比自己的地位高還是低,自己都要保持謙卑的態度,因為只有擁有虛懷若谷的胸懷,心甘情愿的處在低位,默默地為他人奉獻,內心才會感到充實和安樂。釋迦牟尼佛對乞丐都很謙卑,這就是最好的榜樣。
削減了對自我的貪執,我們便會關注他人的需要,進而去奉獻我們的資源來幫助他人。少一些人我的計較,多一些謙讓和奉獻,社會自然會和諧。星云大師曾講:“有能力給予才是富貴,只想接受卻是貧窮!碑斍吧鐣枰⻊,真正能走得遠走得好的是懂得服務的,事實上并不是我們在幫眾生,而是眾生在幫我們,是眾生加持我們提高德商、逆商、情商、智商這四項必要能力。智慧是眾生給我們的,只要我們去做,我們就會成長,能力要付出才能鍛煉好,度量要受委屈才能磨練出。這一切都源自于為眾生服務,正如《普賢行愿品》中講,“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花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比寮宜枷胍彩菑娬{ “修己利他,克己讓人,個人要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負責任,而不是自私自利為自己著想!比绻麅蓚個體都強調自己,自然會有沖突,但如果有一方利他,則沖突無法生起。人人利他,社會必定和諧。
我們若能削減對自身的執著,那家庭矛盾自然減少。對于家庭的和諧,孝是關鍵。古人講:“百善孝為先”,佛教講,“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是修凈業三福的第一福。父母對于我們恩重如山,他們的恩德我們歷經幾劫都報答不了,又怎么能去抱怨,責怪,不耐煩,甚至冷漠呢?
孝順父母,不僅僅是滿足父母生活上的需求,更是要關注父母的精神需要,F代社會人們忙碌于追逐自己的理想和照看自己的小家,經常幾個月甚至半年不回家一次,甚至連電話也不打一通,而父母卻經常在夕陽落下時翹首盼望子女的歸來。再昂貴的物質也無法代替子女對于父母的孝養之心,哪怕只是冬日里的一聲問候,談笑間的一杯熱茶,周末回家的一次看望,都會讓父母歡喜不已,都能讓他們感到慰藉和安樂。這樣的要求很難做到嗎?只要我們用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順父母就在當下,就在點點滴滴處的用心和行動,少點對自我的貪執,多些時間來關愛我們的父母,做到我們本應該做到的事情。如果我們能孝順我們的父母,那么推廣開來,世間眾生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都曾經用生命關愛呵護過我們,只不過在無明煩惱的輪回中,他們忘記了我們,他們被業力束縛著無法自拔,猶如盲人正站在懸崖峭壁上搖搖欲墜,作為子女的我們當竭盡全力救拔我們的父母,而不是以人我的分別去計較爭執,甚至傷害他們。家庭親戚之間要以誠相待,長幼有序,不可顛倒。社會其他關系亦是如此,君臣即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領導者當關愛員工,為他們著想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和索取。員工當尊敬領導,忠誠的對自己的工作負責,而不是抱怨回報的太少。朋友之間信是關鍵,不在乎聯系的是否頻繁,而是在朋友需要時能用心盡力的幫忙才是摯友。
令人信心大增的是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發心辦傳統文化教育,他們在關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并為之不懈的努力。來自于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心甘情愿放下自己的事業,全身心投入到為社會服務中來,不僅支持傳統文化講座,更是組織放生,資助學校、養老院等公益事業,更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發心護持佛教,興建道場,護持出家人辦道,并號召大眾積極的參與進來,數十年如一日的關注著,努力著,奉獻著。在他們熱情洋溢,喜氣洋洋的笑顏中,我們讀出了那種發自心底的歡喜,那是為大眾服務而獲得的法喜。傳統文化講舍得,他們舍去的不僅僅是并不實有的財物,而是對于世間名聞利養的貪執,收獲的是現前的安樂和無量無邊的福德善根。只要我們依照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改變自己,漸漸的回歸我們清凈純善的本性,沖突自然會化解,社會自然和諧。廬江的湯池小鎮,山西小院都是現實的例子,都是佛教改變人心,促進社會和諧的典型榜樣。
無論是儒家的“和為貴”,還是佛家“身和同住、語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見和同解”的“六和敬”,都強調人類自身、人類與團體,人類與自然要和諧共處。社會的和諧需要我們每個人的付出和努力,讓山區的孩子也上得起學;食品質量有了保障;工薪階層也買得起房;百姓看病不再是難題;老人摔倒也有人扶 ...... 只要我們積極參與,勇于改變我們自己,那么自身沖突可以化解,家庭便會和諧,社會就會安定,國家才會富強,世界才能和平。
相關熱詞搜索:傳統文化教育
上一篇:梅州戒子前往江西云居山瑤田寺祈受三壇大戒
下一篇:參加焰口法會有感

評論排行
- ·準提菩薩圣誕法會(1)
- ·母親安詳往生(1)
- ·千佛塔募建過程(0)
- ·恭賀華嚴寺開光(0)
- ·醒世歌 ——了情篇(0)
- ·我寺舉辦大型法會和文藝晚會慶祝佛歡喜日(0)
- ·佛陀教育培訓中心簡介(0)
- ·千佛慈善會創建十五周年扶貧濟困愛心活動(0)
- ·恭請海濤法師蒞臨千佛塔寺弘法(0)
- ·梅州市第一尊肉身菩薩——崇慧老法師(0)
- ·梵唱心經(0)
- ·千 佛 塔 寺 簡 介(0)
- ·千佛塔遷建緣起(0)
- ·我寺舉行了大型的托缽行腳活動(0)
- ·2017年七月法會 冥陽兩利普渡群蒙 ...(0)
- ·現任住持明慧法師簡介(0)
- ·耀一法師簡介(0)
- ·楊振寧:佛教與科學是徹底相容的(0)
- ·人生需要信仰之一(2016-7-16師父對獅子...(0)
欄目熱點TOP10
版權及免責聲明
- 本站資料文章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地方,請盡快與本站聯系!